K.大坪頂-合成里(4聚落)

1950年代,隨著國府協助美軍成立「清泉崗機場」的政策底定,迫遷大批大肚山邊(含今日台中沙鹿、神岡等)的原居農戶,1959-1960年間遷移數百名「新住民」入居大坪頂,促使該庄人口倍增、具備「獨立成里」的條件,索性聚合原屬「廣成里」的大坪頂與滴水、屬「一新里」的北寮以及屬「向善里」的水流東等庄頭,共組而成「合成里」行政區,位處埔里鎮西北邊界帶。

1.大坪頂

顧名思義為面積廣闊的緩坡台地,在台灣有多處以「大坪頂」為名的庄頭;早在清領末期先民開築「八幡崎古道」,大坪頂成為北港溪(國姓北港村)通往小埔社(埔里廣成里)的中間要道,但由於地勢缺乏水源、除甘蔗外難以發展其他農作,定居戶零散稀薄,直到戰後1950年代迎來台中「清泉崗機場」迫遷移民,才正式形成今日大坪頂的庄頭雛形,在地以生產「百香果」聞名全國。

2.滴水

位於大坪頂南緣的小庄頭,當地以史港溪主流、支流夾處而成的「冷水坑」聞名,往下接鄰廣成里「三條崙」,有佛教集團在此經營「法相山辯經寺」,原居戶已不多。

3.北寮

位於大坪頂西南方的小庄頭,境內丘陵為當地「水流東溪」的源流地,現居戶經營百香果產業為主。

4.水流東

合成里境內唯一的客家庄,祖先主要為新竹、桃園一帶的客籍移民,通行「海陸腔」客語,往下接鄰向善里,境內的水源處理廠,是當年政府為迫遷戶興建的協助設施,引以水流東溪水源供給大坪頂聚落的用水需求。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