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 story
穀笠大事記
因礦泉水爭農地事件,開啟認識台灣農業之路,也看見了許多農業問題。
學習種稻,將農友視為田間老師,並住進農村,成立籃城好生活,創造半開放式的公共空間場域。
與友善稻農契作,建立農民-青年-消費者三方相互支持的關係,並推出埔里放伴米,持續維持著埔里水稻文化。
long Story
穀笠的故事
穀笠合作社的前身是內埔農業後援會,四年前因礦泉水工廠與農民爭農地 議題,一群暨南大學學生進到農村,透過訪調了解事件始末,開始認識台灣農 業,並關心聲援。2013年我們思考如何更進一步探索埔里的農村,為了更深入在地,我們透過租地,親自下田種植友善水稻的方式,嘗試與在地農民互動,並且將農民視為田間老師,試圖藉由身體力行的方式,進入農民生活脈絡,觀察農民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有了兩年的實作累積,我們也發現埔里水稻產業鏈的斷裂,以及農民想種 友善卻面臨銷售困境及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2014年我們成立穀笠合作社,以稻穀和斗笠的概念作為我們與農民、消費者之間的社群關係,消費者支持農民種出友善米,農民透過種植照顧土地和消費者的糧食、健康,而年輕人在過程中,陪伴農民從慣行轉作友善,並搭起消費者與農民之間的橋樑,邀請消費者來產地認識農民,使彼此產生一種信任關係,構成三方互相幫忙的合作模式,因此,我們也稱作為放伴精神(一種早期農村互相幫助和交工,維繫情感的方式)。
另外一方面,穀笠合作社期許為青年自立平台,因此,我們居住在農村裡,並開創了一個半開放式的空間,作為年輕人接觸埔里農業的平台和管道,提供農業相關資訊和社群網路的串聯,最後,也不斷嘗試如何透過穀笠的銷售模式,使團隊年輕人有所收入,並留在農村生活深耕。
Our studio
籃城好生活
「籃城好生活」由穀笠其中三位夥伴組成,成立於2013年4月。藉由自身住進農村,活化農村閒置空間,並將一樓客廳作為半開放的空間,讓想認識農村或農業的朋友,可以透過這個空間,創造出更多的議題討論與火花。
由於喜歡農村、想在農村長期生活,因此籃城好生活開始不再只是向人述說農村的好,轉為開始實驗如何在農村討生活,在2014年組成「穀笠合作社」。
穀笠是好生活的夥伴邀請另外三位夥伴一起加入。夥伴們共同歷經礦泉水爭農地、租地共耕水稻田,2014年從銷售面著手,與埔里稻農契作友善稻,嘗試保存埔里友善水稻的樣貌,並成為友善銷售平台,過程中陪伴農友轉作,一起解決困難,甚至也作為在埔里種植友善水稻知識平台。也認知不該只是賣米的商人,而是邀請更多人共同關心農業和參與農業。
our farm
我們的稻田
穀笠目前的農田分散在埔里幾個區域,不僅照顧上比較麻煩,收割和播種的時候,在不同田區奔波,也比較辛苦。不過也因此我們在不同田區能夠觀察到在不同變因下,作物的生長狀況。
- 中峰田-黑米
- 地母田-台中秈10(長米)
- 大湳小田-台中秈10(長米)
- 籃城田-黑寶玉米
- 無農藥
- 沒有除草劑
- 田間生物是朋友
- 守護埔里生態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