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5 自己動手做拖著脫穀機的日子

20140615

  今天金海伯跟兒子還有阿伯的大哥一起來田裡幫忙做拖打穀機的機器,為了到時我們收割的時候,可以拖著打穀機在田裡面,邊收割邊打穀,阿伯從老屋裡取了一塊大塊的拖板,放在門口庭上,說這塊板子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了,但因為很久沒用了外加潮濕,整個拖板潤潤的,可以看見就連鐵環也生鏽的很嚴重,所以阿伯的大哥說就直接重做一個,用現有的素材來做。

老古董登場,這上面可以放打穀機,然後可以再裝垂直的板子,將稻穀收集起來,並且可以在田裡四處拖行走動

這個鐵環是要讓人拿來拖行用的,前方翹起來可以避免撞到東西拖不動


  阿伯的大哥從舊屋裡頭取出了兩條橫梁,原本是為了要拿來修復老屋子的屋頂,但一直都沒用,放著也是浪費,就拿來打算做材料,阿伯說有一塊木材是之前去學校拿的,這些木材都很堅固,阿伯就開始量木材的長度來準備,量完原本的常度來比對橫樑。劃好線後,就開始用鋸子慢慢的鋸,阿伯的大哥,坐在地上,兩隻手握住刀柄,用全身的力量來來回回的,才將橫樑給鋸開,這橫梁很粗,阿伯的大哥說,鋸子的鋸刀深淺會影響你割的束度,鋸子越深割就越快,鋸子越淺就要來來回回更多次。

開始量尺寸,準備重新打造一個新的

用身體的力氣來來回回,很容意手痠的工作

金海伯的兒子也幫忙削去多餘的邊邊角角

  鋸了我們要的尺寸後,接著要來修掉橫樑的眉眉角角,金海伯從老屋裡取出了一把老骨董柴刀,上面長滿了鐵鏽,要先慢慢的磨,接著用柴刀將橫樑修過,並且在挖出一個凹槽,將原本老拖板的鐵環拆下,然後在裝上,過程耗時又相當費工,只看阿伯的大哥,用柴刀在橫樑上輕輕的劈下,就能削出一個弧形出來,當我們拿起柴刀時,才發現柴刀相當的沉重,卻也訝異說阿伯真的不簡單。

將老古董柴刀給磨利

將前端削成翹起來的形狀

柴刀很重,阿伯卻用的很輕鬆
在前端鑿了一個凹槽

準備將舊的鐵環再鑲嵌上去

  將鐵環裝上後,接著就是要將四四方方的橫梁底部,修整成圓拱的形狀,阿伯說這樣在田裡面拖動的時候才會比較輕鬆,於是我們就拿著柴刀和刨刀,在橫梁底部的腳角上來來回回的削皮,使它圓潤起來,也是為了讓底部的表面積變小,減少在地上拖動的磨擦力。

將底部的角削成圓潤,方便拖動

來來回回,削出滿地的木屑

兩條主要的橫樑骨架做好後,接著將木板切片成合適的大小釘在橫樑上,就算告一段落了。

阿伯歲月的手與銳利的刀

削掉的木屑也吸引了一群小灰蝶得到來

  最後阿伯們在計算說,怎樣的位置才能夠把板子立上去。目前做好的拖板暫時還沒亮相,但做到這邊卻已經是精疲力盡了,以前工具用買的,現在買不到,只好自己動手做,也真的不得不說機械化確實有他的好處在,我們做得要死要活,還要自己拖到田裡面自己打穀,現在稻米收割,只要打通電話,機器就會來了,也不用耗費到什麼人力,真的是對機械化有一種深深的體悟(用柴刀一直削角角把它削成圓的,削到目前打字手還好酸),但是對於阿伯們那種自己動手來做的氣勢也很佩服,他們真得是從無到有真得什麼東西都變得出來,只要工具跟素材給他們,他們大概連房子都自己可以蓋出來吧。

  阿伯今天做的這個拖板是要用來拖打穀機到田裡去打穀的,而這樣的工具我們之前也都沒見過,卻也是台灣農業很重要的一部分,台灣的傳統農業真的還有很多很多珍貴的智慧需要傳承,希望阿伯能夠在對我們多說一點,而我們能記多少就盡量,但今天這樣的過程也非常珍貴,阿伯帶著我們去做一個傳統農業的工具,我們會做,將來就還有機會去復原,而不是只能靠聽說。

  也期待到時收割的時候,我們準備這麼多,能夠給穀東們和朋友們能夠一起來體驗傳統的農業文化,感受那種自己的稻米自割、自己的稻穀自己打的過程,能夠體會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那種感受。

看得出來這是要幹嘛的嗎?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